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QGIS.地理配準器(Georeferencer)



上圖是桃園市大溪區瑞興濕地的google衛星照,下圖是國土測繪中心的正射影像圖,因為圖資拍攝的時間不同。國土測繪中心的正射影像(航照再經正射糾正的圖)因為拍攝的時間較久,是瑞興濕地未建設前的模樣,google衛星的更新頻度較快,已經有現今瑞興濕地的模樣了,更下方則是微軟Bing的衛星照,剛好是地施工時的照片,可資比對。





對於土地管理,變動中的區域最是需要即時影像以取得最即時的處置依據,然而不論是google、bing、ESRI、或國土測繪中心,因為圖資需要經過正射處理,更新頻度並無法得到最即時的資訊,近年發展迅速的空拍機就成為這種即時影像的最佳取得管道了,我使用的 DJI mini 2(現已停產但又有新型號 mini 4K,性能規格完全一樣,定價不到一萬台幣)其畫質就足夠使用了(我是用4K錄影再事後截圖來用)。

以下直接引用Gemini的操作步驟(Georeferencer 以前版本的繁中翻譯叫「空間對位」,後來的繁中版選單會夾雜簡中,所以使用名詞上還不是很一致。)

Georeferencer 操作步驟

步驟一:開啟 Georeferencer

  1. 在 QGIS 主選單中,點擊 「圖層」 > 「地理配準器」。如果找不到,請先確認「Georeferencer GDAL」這個外掛是否已經啟用。

步驟二:載入影像檔

  1. 在 Georeferencer 視窗中,點擊工具列上的 「開啟點陣圖」 圖示(一個黃色資料夾)。

  2. 瀏覽並選擇你要進行地理配準的影像檔(如 .jpg, .tif, .png 等)。

步驟三:設定控制點 (GCPs)

控制點(Ground Control Points, GCPs)是地理配準的核心。你需要在影像上標記幾個點,並為這些點指定它們在地球上的真實地理坐標。

  1. 點擊工具列上的 「加入點」 圖示(一個綠色圓圈和十字)。

  2. 在影像上找到一個你可以識別其真實坐標的點,例如地圖上的交叉路口、建築物角落或已知地標。

  3. 點擊該點。此時會跳出一個視窗,要求你輸入這個點的地理坐標。

  4. 輸入坐標:

    • 如果你知道該點的經緯度或投影坐標,可以直接手動輸入。

    • 更簡單的方法: 點擊 「從地圖畫布」 按鈕。這會讓 Georeferencer 視窗暫時隱藏,你可以在 QGIS 主地圖視窗中點擊相同的真實位置。QGIS 會自動讀取並填入該點的坐標。這需要你先在 QGIS 主地圖中載入一個有坐標的底圖圖層(例如 Google Satellite 或 OpenStreetMap)。

  5. 重複此步驟,建立至少三個控制點。控制點越多,分布越均勻,配準的準確性就越高。一般建議至少使用 4 個點以上。

步驟四:設定轉換參數

在標記完所有控制點後,你需要設定影像的轉換方式。

  1. 點擊工具列上的 「開始地理配準」 圖示(一個綠色箭頭)。

  2. 在彈出的視窗中,你需要設定幾個重要參數:

    • 轉換類型:

      • 線性(Linear): 最簡單的轉換,適合地圖比例尺較小的影像。

      • 多項式 1(Polynomial 1): 適用於影像有輕微變形的狀況。

      • 薄板樣條(Thin Plate Spline): 處理有不規則或嚴重扭曲的影像效果最好,例如空拍照片。

    • 取樣方法(Resampling method):

      • 鄰近取樣(Nearest neighbour): 速度快,適用於分類資料。

      • 雙線性(Bilinear): 影像平滑度較高,適合空拍照片。

    • 目標 CRS(Target CRS): 選擇輸出影像的投影坐標系統,通常選擇與你工作區域相符的坐標系(例如 TWD97/TM2)。

    • 輸出檔設定: 指定輸出檔的儲存路徑和檔名。請務必指定一個新的檔名,不要覆蓋原始影像。

步驟五:執行地理配準

  1. 設定完成後,點擊 「確定」

  2. Georeferencer 會開始運作,並生成一個新的、已經具備地理坐標的影像檔(通常是 .tif 格式)。

  3. 配準完成後,QGIS 會詢問你是否要將此新圖層載入地圖中。點擊 「是」

  4. 現在,這個新的圖層應該會準確地顯示在 QGIS 主地圖的正確位置上。


實用小技巧

  • 檢查誤差: 在設定控制點時,Georeferencer 會顯示每個點的「殘差」(Residual)誤差值。這個數值越小,表示該點的配準越精準。如果發現某個點的殘差特別大,可能代表該點標記錯誤,可以將其刪除並重新標記。

  • 載入參考圖層: 在 Georeferencer 視窗中,可以透過「加入點」功能中的「從地圖畫布」來利用 QGIS 主視窗中的圖層作為參考。這是最準確也最推薦的作法。



取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實例:(新北市三峽區橫溪河道工程)

施工前(國土測繪中心正射影像)



google衛星(前期施工影像)



經空拍進行地理配準,執行配準,指定圖檔,將圖檔上容易辨識的物體標對地圖影像的位置(控制點),因為地形較複雜,轉換類型選用「薄板樣條(Thin Plate Spline)」:





連續作出多張後,可以合併成一張,但會有邊緣無資料區呈現黑色,可設定這些無資料區數值為0,就會以透明方式呈現。



最新的施工情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