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鳥( Eurystomus orientalis ),在台灣又稱佛法僧,英文俗名為 Dollarbird,是一種橫跨亞洲、澳洲廣泛分佈的美麗鳥類。牠屬於佛法僧目、佛法僧科,與翠鳥、蜂虎等鳥類是近親。佛教所謂的三寶即「佛、法、僧」,相傳唐朝時日本高僧弘法大師所詠閑林七絕: 「閑林獨座草堂曉,三寶之聲聞一鳥,一鳥有聲人有心,聲心雲水俱了了」,指三寶鳥的叫聲頗似日文的「but po so」,然經考證,這是普通角鴞夜間的鳴聲被套用在白天出現的三寶鳥身上而得出的誤解(請見維基百科),不過我上鳥音網:歐亞角鴞查聽,普通角鴞(歐亞角鴞)的叫聲,怎麼也不像是「but po so」,這又是個懸案了……
牠的英文俗名 Dollarbird(美元鳥),源自於其最顯著的飛行特徵——在外側初級飛羽上有一塊明顯的淡藍色或白色圓形斑塊。當牠張開翅膀飛行時,這斑塊就像一枚銀色硬幣(古時的銀元),體色以深綠、深藍色為主,頭大、頸短、跗蹠及趾都短,羽色帶藍紫金屬光澤,成鳥有醒目的紅色嘴喙(亞成鳥則為黑色,本次拍到的就是亞成鳥),飛行時兩翼中心有對稱的亮藍色圓圈狀斑塊,常棲於開闊地的枯樹上或電纜線上,偶爾起飛追捕過往昆蟲,或向下俯衝捕捉地面昆蟲,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三寶鳥分佈廣泛,熱帶地區的族群通常是留鳥,但北方的族群(如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繁殖的個體)則是夏候鳥,會遷徙到東南亞、新幾內亞和澳洲等地度冬。在臺灣,牠們通常是稀有的過境鳥,台灣曾有繁殖不成功的紀錄。繁殖係利用天然的樹洞、啄木鳥或五色鳥的舊巢洞來進行,而且巢洞可能會連續使用多年。孵卵和育雛工作多由雌雄親鳥共同分擔。
在印尼等地的鳴禽貿易文化中,三寶鳥雖然本身不被用來參加歌唱比賽,但牠們有時會被稱為「師父鳥」(master bird)。這是因為三寶鳥擁有獨特、響亮且快速的鳴叫聲,被用來訓練其他籠養的鳴禽模仿牠的叫聲,藉以提高參賽鳴禽的音量和多樣性。
【可一併參考同科的棕胸佛法僧.Indian Roller@泰國】,並以AI生成圖(成、幼鳥)供參。【作法如以下文章: AI生成圖鑑(以 ChatGPT、Manus 為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